工程展示
2023年的房屋建筑新规开始实施:关于建筑面积的新规定该如何解读?
发布时间:2024-10-06
  |  
阅读量:
字号:
A+ A- A

  3月2日,有关《民用建筑通用规范》中一条相关条款有可能增加购房公摊面积的传闻成了热点。

  建筑面积,是中国买房者绕不开的一个长期痛点,因为有一个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的公摊面积存在。

  建筑面积通常包括使用面积、墙体占用面积、公摊面积,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是套内面积或实用面积。

  美国房屋面积,通常指带有生活功能的区域面积,如客厅、卧室、厨房、餐厅、书房等。

  同样是买房,假设一个人在上海花单价6万一平米,买到了一套200平米的房子,总价就是1200万人民币。

  两者的面积可能相差极大,因为中国算上建筑面积,可能200平米的房子最终实用面积只剩140到180平米之间。

  美国独立屋由于只计算门内面积为主,自家门口的空地、屋子后面的花园可能都没计算,大概率会超过200平米,达到230平米甚至更多。

  不管大家有没有买过房,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公摊面积之说法。其实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住房面积,都是按照套内面积计算的。也就是说,房产证上就是实际使用面积,只有我们国家才有公摊面积这一说法。

  而在国内,公摊面积甚至已经达到了20%-30%之间。也就是说,买100平米的房子,实际使用面积只有70平米-80平米之间,甚至有些地区的公摊面积已经远超这一数值。

  在发布公告的内文中,住建部还特地强调,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,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。

  《规范》共分六部分,涵盖建筑面积、建筑高度、建筑室外场地、建筑通用空间等众多方面。

  很多不负责任,喜欢标题党的自媒体,就抓住了这个点,进行各种解读,提出了诸如“公摊面积3月1日起增加”,“没盼到公摊取消,却等来外墙也算建筑面积”等等这样的观点,成功戳痛了长期存在于中国楼市的公摊痛点,引发了热烈议论。

  随着舆论的发酵,甚至引发了国家住建部的下场辟谣:建筑标准新规增加公摊面积,系误读!

  正好最近也有很多朋友,不管是现实还是网络,都向我提出了这尊龙凯时公司官网个问题,所以,这篇文章,就将从专业严谨的角度出发,契合本人和本账号房地产领域的定位,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,好好聊一聊这个建筑新规的相关内容以及后续可能带来的影响。

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,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。

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,不做强求,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,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,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。

  头条独家文章,抄袭搬运必究!(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,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。感激不尽!)

  不少人发现、其中对建筑面积计算的规则发生了变化,建筑面积要按照围护结构的外立面水平投影计算。

  “3.1.1 建筑面积应按建筑每个自然层楼(地)面处外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。”

  该内容对“外围护结构”等进行了解释,也就是说,建筑外墙的设计完成面就是面积的计算线。

  而旧规的条文说明中,建筑物的外墙外保温层,应按其保温材料的水平截面积计算,并计入自然层建筑面积。

  而保温隔热层的建筑面积是以保温隔热材料的厚度来计算的。其不包含抹灰层、防潮层、保护层(墙)的厚度。

  另外,此前的旧规中,装饰面、镶贴块料面层、装饰性幕墙等,均不计入建筑面积。

  即户型的外墙面层,包括找平层、保温层、抹灰层幕墙等,统统要全数计入建筑面积。

  实际上,通过本人对行业内设计院单位,施工单位,以及房企测算部门来看,这样的解读,是不对的,或者说片面解读的。

  这个新规是建筑规范,不是房产测绘规范,房产证上的建筑面积是按照房产测绘来进行的。

  当然存在一定的歧义,建筑面积的增加,或许不影响套内面积的测绘,但会对公摊产生影响。

  从当下的字面解读来看,事实上在专业层面出发,是存在一定分歧观点的,因为是最新规定,在报建,报批,以及面积备案和预售审查等等过程中,还没有现实案例,实事求是的来说,后续是需要住建部或有关部门出面来解读,并且以现实项目进行案例落地示范的。

  但是在官方定调以前,对于这个公摊面积增加的结论,没必要过于焦虑和过度热议。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,任何的情绪都是没有意义的。

  从房地产行业从业角度出发,包括房地产经济系统中多个角度的观点来看,实际上是存在一个共识的:所有规范类文件,对于房地产开发和设计院影响最大。也最直接。

  执行新规后,该住宅的建筑面积算法,每层会增加2.85㎡,每栋增加51.3㎡。

  如果该小区建筑面积有10万㎡,那新规下,建筑面积的计算大约会增加500~600㎡,看似影响不大。

  同样以上述住宅楼为例,那么每层增加的建筑面积将达到14.26㎡,每栋增加256.68㎡。

  例如可能会用仿石贴片等,来替换石材干挂、干挂铝板等产品,以减少厚度以及建筑面积,节约成本。

  有甚者,也可能直接放弃幕墙设计,直接采用真石漆涂料,或者催生出另类的新颖产品。

  产品都设计好,规划好,建筑好了,作为终端市场的供需两端,实际上没有多少直接影响。

  这个很好理解吧?就像饭店里面端上来的菜,菜单有价格,至于成本,原材料,配料还有厨艺,实际上消费者并没有办法决定。

  最终还是要回到市场进行验证:菜好不好吃,生意有没有影响,总是要吃过才知道。

  一直以来,在公摊里面藏着太多的猫腻和腐败,而且水很深。是中国房地产经济系统里面的灰色地带。

  购房者买了房子,但房子的面积不可能100%都属于自己的,开发商还需要画一块地方作为公摊面积,但购房者根本不可能知道有多少公摊面积,这都是由开发商自己测量的。这样一来,在公摊这方面就有了“灰色滋生”的土壤。开发商可以说你的房子公摊了15平米,也可以说公摊了30平米。

  中国楼市,长期以来,公摊面积没有统一标准,也没有设置上限,完全是开发商“一言堂”。即使业主提出质疑,但也无力与开发商对质。因为需要由专业机构来测量公摊面积,普通家庭负担不起这笔费用。就算我们请来机构测量了,但开发商也不可能承认。

  这就是不透明的一个利润空间,别否认,就连房地产行业自己都没办法洗白这个结论。

  此外,一些开发商也会利用公摊面积来进行重复收费。例如本该属于所有业主的地面车位的产权,但长期以来却被视为公摊,被物业和开发商占用,而开发商又反过来向业主收取停车费。电梯也包含在公摊里,但在电梯里的广告费,很多物业都会拿来自用,而不分给业主。在种种不公下,业主无力抗衡,只能吃哑巴亏。

  现在倒好,一个市民没看懂的新规出来,没提取消公摊就算了,还有可能是在增加公摊面积,压力山大。

  毕竟公摊这个事情困扰了广大购房者多年,也不讲清楚新规是否和公摊面积有关。

  有一说一,不管是从市场情绪管理的角度,还是从行业持续发展的角度,中国房地产的公摊面积设定,退出历史舞台,是必然趋势。

  不过话说回来,经济社会,商人逐利,追求收益,无可厚非,公摊取消不是关键,成本能不能降下来,才是关键,大家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吧?

  土地成本,按照很多外行和自媒体,甚至公开信息来看,差不多40%,实际上,远远不止,这个不多展开,地产行业同行应该有共鸣,那么很现实,如果能够成本上让出一部分,开发商何必要顶着争议,风险和骂名,在公摊面积上去动心思呢?

  而建筑新规每一次的变化,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,未来或许会是一场产品设计的“革命”。

  例如新规中提到,阳台建筑面积应按围护设施外表面所围空间水平投影面积的1/2计算。

  也就是说,新规后,阳台面积无需受结构确定,需看“阳台封闭”的状态来确定。

  上述规范是民用建筑的通用规范,不是房产测绘的规范,对房屋面积测绘这块基本没影响

  此外,老项目按老细则执行,新项目参照新规定,所以对于买房人房屋面积没有影响。近期购房的朋友也不用担心交房后出现房屋面积按新规执行、公摊增加的情况。

  新政策对新项目的住宅公摊面积影响不大,主要是阳台面积如何计算方面,对购房者有些影响。

  新规存在市场磨合期和案例示范过程,所以关于新规对终端市场的影响,稍安勿躁,建筑不可能一成不变,每一个细微的调整,都会引起产品的更新。而新规未来会促成哪些影响,还是交由时间去解答。

  其他相应的规定是否会衔接,还得看新规造成的市场影响和磨合期出现的一些问题。

  网络上确实有些信息是真真假假的,但大家也不要人云亦云,看到了不过脑子就转发评论。这样很容易误导真正有需求的人,做出不合理的判断。

  总之就是:新规伊始,存在解读分歧很正常,稍安勿躁,静候官方解读和现实案例示范,不要被一些不专业,以博流量为目的的垃圾内容,给带了节奏。

  以上,就是对3月1日起,最新实施的《民用建筑通用规范》相关热议话题,进行的专题解读和分析讨论内容,和各位读者朋友们,进行一个友好的交流和分享。

 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,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,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,入市风险自担。)